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國初步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相適應的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財政部于1999年發布的《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我國一部有關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方面的文件。2004年財政部發布了《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對我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應遵守的職業道德以準則的形式做出了基本規范?;緶蕜t分別從基本要求、專業勝任能力、與委托方和相關當事方的關系、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在中國評估論壇第三屆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行業誠信建設既是市場對行業的要求,也是評估行業協調持續發展的源泉。只有建立起失信行為的有效防范和懲戒機制,評估師、評估機構乃至評估行業才能大限度地規避風險,避免評估不當帶來執業機構、評估行業及社會公眾的經濟損失,提升評估行業公信力,維護公眾和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敝性u協秘書長劉萍在中國評估論壇第三屆研討會上指出:“講誠信、講道德是市場經濟對資產評估師的客觀要求,資產評估師講誠信既需要客觀的態度,又需要創新的思路?!?007年11月,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注重品德要求,強調職業道德成為新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一個突出特點。在評估準則體系中,將業務準則與職業道德準則并列,作為準則體系的兩個組成部分,其中職業道德準則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與其他各國評估準則相比,凸顯了職業道德準則對資產評估行業的重要性。
雖然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職業道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個別資產評估師不能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招攬客戶,無視自己的專業勝任能力承接不能勝任的業務,為謀取個人私利而有意泄漏客戶的商業秘密,按服務成果的大小決定收費標準,缺乏敬業精神、勤業精神和責任意識,不重視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勝任能力,甚至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出具虛假評估報告,使得我國資產評估師的社會信譽大打折扣。這些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資產評估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嚴重影響了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阻礙了資產評估機構在市場經濟中應有的作用。